那天,月亮很美,站在摩天大楼的顶上,仿佛伸手就可以将它摘下,这样的夜适合谈恋爱。
我深吸一口烟,再甩手,烟头在夜色里做了一个优雅的划翔。
一个齐耳短发的女子背着吉它上来了,我在电梯里见过她,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她在二十五楼上班。
她上来后看看我,浅浅一笑,就坐在离我不远的石阶上,她说,可以唱歌吗?我说,当然。
她唱了一首《你看你看月亮的脸》,歌声在上空氤氲地回旋,我掏出烟,又开始做深吸运动,我承认,我被她的歌声感染了,心里刚刚漾起的一股坏笑,也顺了这歌声,又一点点地褪去。
我和朵拉的爱情像所有庸俗的爱情一样开始了,如果这算是爱情的话。
是月亮惹的祸吧?还是朵拉的歌声?说不清,总之,我们在一个星期内就开始了拥抱,然而,又仅仅是拥抱,当我试图把唇压在朵拉的唇上时,她总是极其灵巧地避开,然后仰起头,再次唱歌。
我开始厌倦朵拉的歌,确切地说,厌倦她歌里仅仅存在的一个月亮,我是人,一个男人,一个极具欲望的男人,当我拥着朵拉的身体时,我怎么能够仅仅为了听她的歌声?还有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月亮?
朵拉甚至连对话也要用歌声来回答我。我问她,你到底是怎么想的?她就唱《月亮代表我的心》。我再问她,我们算是恋人?情人?还是朋友?她就唱《月亮情人》。我继续问,难道我们仅仅是这样了?她就唱《都是月亮惹的祸》。
有天,我忍无可忍地把她的吉它摔在地上,我说,什么狗屁月亮,我们能不能谈一场与月亮无关的恋爱。朵拉吃惊地看着我,就又默默地捡起吉它,她的眼泪如月光般倾泻下来,她拔弄着吉它又唱起来。
世间万千的变幻,爱把有情的人分两端,心若知道灵犀的方向,那怕不能够朝夕相伴,城里的月光把梦照亮,请温暖他心房 ……
唱罢,她看着我,看了许久,说,能,只要你愿意。
我和朵拉来到汶川的那一天,刚好是六一节,距汶川大地震仅相差19天,那一天,朵拉穿了一条粉红色的连衣裙,裙上绣了大朵的向日葵,那天的朵拉仿佛很开心,她的笑如向日葵一般灿烂,她在舞台上给小朋友们唱歌,有太阳的歌,春天的歌,花儿的歌,唯独没有月亮的歌,自始至终都没有。
朵拉牵着我坐进孩子群里,那天的朵拉对我说了很多话,她说,她妈妈以前也常常这样牵着她的手坐进孩子群里。朵拉的妈妈是名音乐老师,她继承了妈妈优美的声线。朵拉没有爸爸,在她很小时,妈妈就告诉她,爸爸喜欢嫦娥,爸爸到月亮上找嫦娥去了。朵拉还说,她妈妈叫辛朵朵,她叫辛朵拉,朵拉和妈妈同姓,她们就像一对大小姐妹。
我环顾一下四周,灾区里的孩子们在歌舞的海洋里流露出难得一见的笑容,朵拉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她说,你能在他们脸上找到月亮的影子吗?我摇摇头。朵拉说,这就对了,在这里、在这时,他们需要的是阳光,你愿意在这里和我谈一场阳光恋爱吗?
我得承认,我对朵拉一直不了解,我不能像她一样放弃摩天大楼,放弃一份薪水还不错的工作,放弃城里的月光,我离开汶川的时候,朵拉最后一次给我唱歌,唱的仍然是月亮的歌。
天上、海上没有路,月亮在偷着哭,想要满足,无从弥补,思念如风,吹不散心头的孤独……
我又回到了摩天大楼,朵拉却执意地留了下来。
我在摩天大楼的顶上又日日与烟为伴,直到邂逅另一个女孩虹,我和虹像所有庸俗的爱情一样,在月光下拥抱、接吻,偶尔我会在虹的身上寻找朵拉的影子,没有!虹就是虹,朵拉就是朵拉,虹不喜欢唱歌,我让她唱,她就让我唱,我常常学朵拉唱月亮的歌,虹问我,干嘛总唱月亮的歌,我说,月亮下的爱情不是更浪漫吗?虹却长叹一声,可是月亮的歌太伤感。
我和虹决定订婚之前,我决定去看看朵拉。
那天朵拉穿着一条褪色的牛仔裤和一件V领T恤,她看到我时,迎着阳光向我奔来,她的齐耳短发在阳光下微微地扬起,肩头上的吉它偶尔会被不经意地碰撞发出哧拉的声响,朵拉惊讶于我的出现,她一见我,就一头扑上来,她说,嗨!亲爱的东里,我知道你会回来的。
朵拉再次把我拉到孩子群里,她对孩子们说,今天我们欢迎一个大朋友。说完,抱起吉它唱起来:幸福的花儿心中开放,爱情的歌儿随风飘荡,我们的心儿飞向远方,憧憬那美好的革命理想,啊,亲爱的人啊携手前进,携手前进,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充满阳光……
唱毕,一个孩子突然哭起来,另一个孩子见状,也忍不住“哇”的一声哭了,一边哭一边说,当时,辛老师给我们唱的就是这首歌。
朵拉抹一把眼睛,看看我,然后笑着说,以后我们的生活一定会充满阳光,yes or no?
我的心猛然一抽,继而又黯淡下来,我终于知道,谈一场与月亮无关的恋爱竟是那么难。
杨柳芳玫瑰花园小小说·母亲的桥
母亲是典型的农村妇女,最拿手的绝活就是种菜。
还在农村时,虽然家家都种菜,但母亲的菜是村里数一数二的靓。母亲之所以能把菜种得如此靓,自然有她的秘诀,什么秘诀?就是:有意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其实说俗一点,就是母亲太贪心,摆脱不掉农村妇女的小家子气。她不甘心只种菜,还想种花,她认为菜园光有绿色过于单调,便又在菜园周围洒了一圈花种子,为这一圈花种子能展开笑脸,她着实费了不少功夫,却是枉然。好在这番功夫得到了青菜们的青睐,一棵棵都像喝了神水似的,长得绿油油的。
我六岁的时候,在城里工作的父亲把母亲和我们三姐妹都迁进了城里。进了城,母亲没了菜园,又没有其它工作可做,就一心一意把我们三姐妹当菜种。说白了,我们其实一直都是她的菜,我们的诞生也应了那句“有意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为什么?就因为母亲一直想栽个男娃,结果折腾了半天,人家男娃不领她的情,“蹦蹦蹦”地就跳出了三个女娃来。失落呀!想跳楼的心都有了,可她又不忍心抛夫弃女,也就只好把我们当菜来种了。
实践证明,母亲的小家子气形象是相当深根蒂固的,想必是因了“栽花栽不成”的教训,便顿悟出一笔经济帐来,“栽花”费成本、费精力,吃力不讨好,而“插柳”成本少、消耗低,得力全不费功夫。这一想,也算是捡了个大便宜,心里这才顺了。那就继续养“柳”下去吧。
母亲确实不像其它母亲那样,对待女儿不是“宠”就是“严”,她对待我们完全就是“无视”。反正她的意思就是,只要你们能够定时起床,定时上学,定时吃饭,定时睡觉,定时洗衣服,定时看书,那么你们就自由了,而她也因此是自由的了。
是的,把繁琐的教育放进规律里,省心省事!这大概就是母亲的“种菜秘诀”吧。她只要抓住了“青菜们”的特点,什么时候该浇水,什么时候该打虫,她心知肚明得很。也确实,因了这些定时习惯,她对我们完全可以无视的。而我们也在这样的习惯中炼造出一种强大的本领——越来越独立自主了。
从“无心”插柳至“无视”栽培,我们居然也能茁壮成长起来了,从一粒粒小菜籽变成了一棵棵大青菜。待到菜越来越高,房子空间越来越小之时,我们也就结婚了。自从我们各自有了自己的家后,母亲这下子彻底没菜种了。她变得有点魂不守舍起来,甚至有了几分呆傻。
过了两年,母亲实在憋不住了,就在小区里开辟了一块荒地,继续她的种菜生涯,并且能保证自给自足了。当她沾沾自喜地把自己的成果往我们三姐妹一家一户地送时,那一脸的笑容就像二十岁的姑娘一样灿烂!
母亲说:“以后,周末都回家吃吃我种的菜吧,绝对的绿色无污染。”
不知是冲着母亲的笑容还是冲着她的青菜,反正一到周末我们三姐妹就会拖儿带女牵婿地回到娘家,吃个其乐融融。
后来想想,母亲在没有菜种的情况下,我们回娘家的次数大约为三个月回一次,虽然在这方面,母亲并没有要求我们什么,但她显然对我们三个月回一次娘家是非常不满的。所以,在后来的吃饭过程中,她不经意间就说了那么一句:“要不是有这些绿色蔬菜,我还不知怎么邀请你们回来呢!”
我这才领悟出母亲的用意,她其实就是用她的菜在搭桥,用她的“青菜桥”把我们日渐疏远的关系联系起来。
是的,母亲的“青菜桥”既经济又健康,并且有着强大的功能。最为明显的是,那一次,父亲和母亲吵架了,吵架的原因也正是因为母亲的菜,由于母亲擅自动用到小区里的地,结果她的菜在一夜间被物业公司清理掉了。
母亲气呀,想去物业公司理论,结果被父亲拉住了,父亲骂她农村妇女一个,没有见识!父亲的话简直就是火上浇油,母亲当即气得扭头就往大姐家里跑,她决定要和父亲来个分居!看母亲那气势,我们以为她铁定了要和父亲分个一年两年的。没想到的是,这居才分了一个星期,母亲不踏实了,想回去,却又拉不下脸来,而父亲的脾气也硬得很,他是不会主动求你回家的。这下子,母亲为难了,吃不香,睡不好,最后只好动用到我们,我们三姐妹相视一笑,心想:反正都是你种的菜,大不了永久地给你搭座“青菜桥”吧,无所谓啦!
想来,我们这一座“青菜桥”确实是经久不衰的,如今一晃就又过了几十年,从未曾修补过。七十多岁的母亲自是骄傲的,为这座“桥”,亦为她自己。
杨柳芳玫瑰花园小小说·月光剪
莫言先生的小说《月光斩》你看过吧?你一定看过,若没看过,那一定得去看看,看了你就该知道我这把月光剪了,别以为莫言先生的月光斩只是一个传说,绝对不是,因为那把月光斩如今已经落到了我手里,我把它变成了一把月光剪。
嗯?你不信?你可以不信,但是我还是要说,我要说的是,我用这把月光剪救活了不少人,呵,你一定在笑我,你一定说我是个疯子,你一定会说,像我这样一个小女子有什么能力去救人,可是,我确实救了不少人。
什么?你问我那把月光剪是什么样子的?噢!那该怎么描述呢,我的表达能力不是很强,但我可以告诉你,这把月光剪美轮美奂,它若隐若现,它柔情似水,它又坚不可摧,它可以迷倒众生,又可以挽救世人,诗人李白你该知道吧,还有杜甫、孟浩然,这些人都被我挽救过,咳,你又在笑我了,你不信,你看,那个坐在窗口旁的女孩,她多漂亮啊,现在她被我救活过来了。
你为什么总是对我眨眼睛,不要老对我扮鬼脸,我说的可是真话,那个女孩叫蝶儿,她白天可不是这样的,她白天总是不停地打电话,打给一个男人,那个男人叫刚,刚的年龄比她大二十多岁,当然,不用说,你应该也知道,这个叫蝶儿的女孩,她像很多女孩一样做了人家的二奶,听过二奶吧,也就是以前所说的小妾,社会在变,连称谓也变得奇里古怪的了,这个女孩其实并不爱刚,她爱的是刚的钱,她需要钱,因为钱,她背叛了另一个深爱着的男人健,又厚颜无耻地威胁刚的妻子离婚,你看不出来吧,多么纯美的一个女孩啊,为了钱,她违着良心做了那么多让人汗颜的事。
嘿,别急,我会告诉你我是怎么把女孩救过来的,这一切似乎与我扯不上边是吧?是的!的确扯不上边,但是,你再看看,那个女孩现在在做什么,呵,看到了吧,她在哭,她在喝酒,你再仔细看看,她手里还拽着一张纸,你知道那张纸里写着什么吗?一首诗,对!就是那首: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你说这首诗是写给谁的?对!当然是写给健的,她爱他,在这个时候她后悔了,她清醒过来了,她终于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一样东西是用钱买不来的,爱!对!就是真爱!这种觉悟难道不是一种拯救行为吗?我这把月光剪可不是徒劳的。
嘿,别急,我还没讲完呢,大诗人李白的诗你读过吧,举杯遥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李白有抱负,有才能,却得不到统治者的赏识和支持,也找不到多少知音和朋友,他常常陷入孤独的氛围中,他感到苦闷、旁徨,这不得不承认是我把他救活过来了,我用一把月光剪把他救活了,至今他乃活着,你听,他孤独的灵魂在呼喊,他活过来了,在那样一个黑暗的社会下活过来了,我手中那一线光明把他救活了。
你还不信?你觉得我在给自己揽功?不!这是事实,多少人离不开我这把月光剪,若你还不信,你再看看那边吧,那个人你该认识吧,F城的市委书记,他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他一年内使F城的GDP增长速度达到全国第一,瞧,F城的楼房起得多快啊,那一片本是个荒岭,可一年内那儿就变成了高楼林立,是不是有恍如隔世的感觉,这可全是书记的功劳啊,瞧,他现在发愁了是不?呵,你又开始眨眼睛了,我告诉你吧,他确实在发愁,你看他手里的烟都要烧到手了,你再看看他的手,他的手在抖,抖得不轻,他害怕了,我这把月光剪把他救活了,他总算知道害怕了,再不怕,我看他明天立马被双规,这是真的,李白不是说过吗,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要像明月那般光明皎洁地做人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书记现在应该体会到了,他会改的,我相信。
呵,你终于相信我了,是吗?你不笑了,连眼睛也不眨了。我这把月光剪可不是吹出来的,是千真万确的一把月光剪!你说,一个人是为什么而活,为财富?为地位?还是为男人或女人?都不是!是为感情而活,一个没有感情的人像什么?像行尸走肉,对!也就是说,像死人,很多死人都被我救过来了,看到我时,他们或吟诗,或流泪,或深思,或愤慨,他们的感情被我一刀一刀地剪出来了,我这把月光剪就有这般能耐,它用它的光洁之躯不费吹灰之力就让他们活过来了。
嗯?你问我是谁?呵,怎么说呢,我也是被这把月光剪吸引住了,然后拼了命地飞奔上来的,他们都叫我嫦娥,你该懂吧,呵,你又笑了,你真逗,该叫你什么呢,叫星星灯吧,嗯!星星点灯,我想,你也是一盏救俗灯吧。
嘿,亲爱的,你要走了吗,好,那么,晚安了。
杨柳芳玫瑰花园小小说·在城市的屋檐下
余北北两只手撑在窗台前,下巴扬起45度角,从逼仄的楼间距中,她看到了头顶上那一片瓦蓝瓦蓝的天空。是冬日,正是旧历新年,离立春还差四天,这个特殊的日子连天空也特殊起来,南方的小城,居然能有如此“火热”的冬天。
可是,同样是小城里的马嗒嗒怎么还是那副样子呢?他对得起这座火热的城市和天空吗?
余北北有点按捺不住了,下巴忽然间就放低了15度角。此刻,她的目光逼向对楼的9015室。
短信又来了,从昨天的除夕之夜到今天的大年之晨,这些短信就像从笼子里放飞出来的小鸟,扑凌扑凌地飞过来了,有明恋过她的,有暗恋过她的,也有不少是半明半暗地恋过她的,细数下来,除去亲朋好友的短信外,这些“非同寻常”的短信高达50多条。
咳!好像她余北北是一棵大树,树上有楼房、有食物、有鲜花、有美酒,还有一座城。可是,这些鸟儿真是找错了对象,虽然她承认她可以是一棵树,而且树上还可以有楼房、有食物、有鲜花、有美酒,甚至一座城,但这一切不是什么鸟儿都可以享受得到的。当然,如果马嗒嗒说一声“给我吧!”,她余北北或许会动摇。
可是,马嗒嗒还真是个马嗒嗒!他除了会“嗒嗒”地吃饭,“嗒嗒”地跑步,“嗒嗒”地工作,“嗒嗒”地沉思,他还会什么呢?余北北为自己给马嗒嗒起的这个花名而感到满足,他就是一匹马嗒嗒!就是!就是!她永远不会叫他马向南。
余北北又想起了大二时的那次联欢晚会,晚会过程中安排有一个互动游戏,游戏是这样的:男同学以抽签的方式为自己选择一个“对象”,当音乐响起时,男同学必须要向“对象”做真情告白,直至音乐停止方可结束。很巧的是,马嗒嗒的“对象”正好是余北北。这个抽签结果公布之后,中文系里一大群男生立即呈现出万念俱灰、望眼欲穿、气断声吞、愤愤不平之态。余北北可是中文系的系花啊,有姿有色有才,而且,还有点财。谁不对她“图谋不轨”啊!可这个“便宜”偏偏让相貌平平、不苟言谈的贫中农给占了。
马嗒嗒终于诞生了,当所有男生都在滔滔不绝地向自己的“对象”倾诉绵绵情话或者豪言壮语时,马嗒嗒在干什么呢?所有人都想不到,马嗒哈一个字也没说,他只留给了余北北一个很冷酷的眼神,然后,跑了!他那“嗒嗒嗒”的脚步声从舞台上跳到了礼堂的外面。
那时的他就像一匹马,是的!一匹冷傲的马!这是后来,余北北对马嗒嗒的深刻定义,并且这个定义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终于毕业了,所有曾经明恋过她的,暗恋过她的,还有那一群半明半暗地恋过她的男生都陆陆续续地和她挥手告别。谁都无法理解像余北北这样优秀的女生为什么要选择这么一个没有特色、没有发展前景的小城。
只有余北北自己知道,因为马嗒嗒在这里。
余北北后来问自己,你爱他?他有什么地方可爱的?后一想,又对自己说,不对!你在恨他,你在报复他,像你那么优秀的女生,那么多男生拥护和追求的女生,马嗒嗒居然不把你放在眼里,你真是颜面扫地,你还配当什么系花?所以,你追来了,像马“嗒嗒”地跑步一样追来了,你要让他主动追你,像那些明恋你的男生一样追你,用甜言蜜语、用风花雪月来追你。
余北北住在19栋的9015室,马嗒嗒住在20栋的9015室,两人近在咫尺,却又远在天涯。
此刻,阳光更明媚了,从逼仄的楼距间斜射下来,落在余北北的窗口上,余北北眯缝起眼睛,她知道马嗒嗒也没回家过年。所以,20栋9015室里的身影除了马嗒嗒还是马嗒嗒。
从早上8点钟开始,余北北就开始趴在窗台前看了,马嗒嗒是8点22分起的床,9点钟泡的方便面,9点24分看的手机,一直看到现在,现在10点过8分了。
余北北终于决定要给马嗒嗒发短信,她想了很久,不知说点什么?最后,索性开门见山地发去一条:马嗒嗒,给你两个选择,一,你立马过来!二,我立马过去!
五分钟后,马嗒嗒还没回复过来。余北北就又发去一条:你就那么讨厌我?
一分钟后,马嗒嗒回复了:不是讨厌,是自卑,因为自卑,所以一直在逃避,你信吗?
五分钟后,余北北没再回复。马嗒嗒又发了一条过来:同在一座城市的屋檐下,虽然我们的物理距离很近,但心理距离却很远。因为,我是一匹自卑的马,而你是一只惊艳的狐狸。
一分钟后,余北北立即回过去,恭喜你,马年马上有对象!
杨柳芳玫瑰花园小小说·风骚人物
母亲说起奶奶的时候,恨不得要用牙齿把奶奶一点点地咬碎和撕毁。这种咬牙切齿的状态使我一直认为米镇上的奶奶是可以被吃掉的,就像白骨精眼里的唐僧肉一样,炖着,烧着,煨着,焖着,什么样的做法,都能做出一盘美味佳肴来。
奶奶仅有父亲一个儿子,对于那个没有计划生育的年代来说,这唯一的儿子应该算得上是奶奶的命。可我不明白奶奶为什么不珍惜这个命根子,非得把父亲赶出家门,做了卢家的上门女婿。或许应了母亲的话,因为奶奶风骚吧。
奶奶说要带我回米镇过寒假,我很高兴,长了八年,这是我第一次回奶奶家。
爷爷的遗像就挂在奶奶家的大厅上,爷爷的眉毛弯弯的,嘴角上挂着淡淡的笑。
据妈妈说,爷爷的死和奶奶有关,也和另一个男人有关。到底是什么关系,我不得而知。
奶奶一边把鸡鸭鱼肉摆在灵台上,一边念叨:“你爷爷年轻时长得可好看了,不但好看,还能干,家里家外都是他忙活,我基本上不用操什么心,天天坐在门口嗑瓜子,呵呵……”奶奶自顾自地笑起来,她斟了酒,倒了茶,回头看看我,又向我招招手道:“小渔,来,给你爷爷叩个头,让他保佑你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米镇的风很有性格,它时而对你温柔一刀,时而又对你横眉怒目。这样的风把米镇人也影响了。比如对门的六婶,她天生一副诡异像,见着奶奶就一副笑脸,而见着我时,那眉毛和眼睛就又离得遥远异常,冷不丁还会挤出一句话:“瞧你这小骚货!”还有那个阿牛,见着我奶奶时缩头缩脑的,一见到我,就又昂首阔步,冷嘲热讽地说:“来,荣哥,我给你洗个澡。”
对于这一切,奶奶终究是知道的,奶奶毕竟也是米镇人,当然也秉承了米镇的风的性格。当她横眉怒目地走进六婶家时,我终于知道我亲爱的奶奶是多么的“独领风骚”了。奶奶叉着腰怒视着六婶,只用一双眼睛就把六婶逼进了墙角里。六婶说:“阿兰,有话好好说。”奶奶二话不说,两手一抬就朝六婶那两个奶子抓去。只听六婶尖叫一声,两手掐住奶奶的脖子骂:“你个骚货,做了见不得人的事还如此嚣张。”奶奶被六婶掐得满脸紫色,她使劲儿一吐,朝六婶脸上飞出一口唾沫,六婶两手一松,又是一阵尖叫。奶奶逼视着六婶,声音平静而霸气:“谁骚?到底谁骚?我告诉你,以后再敢欺负我家小渔,我让你吃不了兜着走。”说罢,一扭一摆地优雅而去。六婶一张扭曲的脸在她背后喊:“骚货,贱货……”
尽管六婶骂得惊天动地,但奶奶那会儿却一点也不怒了,完全一副温柔一刀的神态。
那个晚上,米镇的风异常寒冷。奶奶一手拉着我,一手打着电筒,电筒把黑夜打开了一扇门,我们沿着这扇门一直往前走,把黑夜走得嚓嚓响。奶奶对我说:“小渔,今天是十五,每月逢十五,荣爷爷就要洗一次澡。”我的脑袋顿时就傻了,脚步随之停止。
奶奶仿佛看出了什么,说:“小渔,你在想什么呢。你知道你荣爷爷是谁吗?是你爷爷的战友,那会儿,还在打日本鬼子的时候,你荣爷爷为了救你爷爷,被敌人炸掉了两条胳膊。荣爷爷没有胳膊,没办法洗澡,我能不帮他洗吗?”说着,一把将我拉上:“走!”
终于到了荣爷爷家。
荣爷爷两只眼睛水汪汪的,奶奶说:“荣爷爷的眼睛已经不听使唤了,开过两次刀,现在看什么都是糊糊的。”奶奶说这些的时候,还顺带把我的外貌向荣爷爷描述了一遍。荣爷爷听着听着就笑了,荣爷爷笑起来就像黑夜里的一把镰刀。
奶奶要帮荣爷爷脱衣服,荣爷爷说:“今天就不洗了,别把小渔吓到了。”奶奶铿锵道:“逢十五洗澡,铁打的事,谁也拦不了。”
奶奶终于把荣爷爷脱得只剩下了一条内裤,她把荣爷爷带到大院的澡房里,澡房里搁着一个大木桶,足有一米多高,两米多宽。荣爷爷泡在木桶里,水淹过了他的胸膛。奶奶说:“小渔,看好了,我要给荣爷爷洗澡了。”奶奶说着,开始解自己的衣服,奶奶一件一件地把衣服挂在澡房的门上,奶奶脱衣服的动作娴熟而优美,她一边脱一边接着说:“你爷爷好几个晚上都来唤我过去了,我日子不长了,如果奶奶不在了,你得负责给荣爷爷洗澡,这是你爷爷生前给我定下的唯一任务啊……”
奶奶终于把自己脱成了一丝不挂,奶奶的身体美得像一朵残荷,让人无比震憾。
奶奶把水“扑扑”地往荣爷爷身上打,再用手搓,从荣爷爷的后背至上而下,再至下而上地搓,来回地搓了几个回合后,奶奶握起拳头开始捶,细雨般地捶,中雨般地捶,大雨般地捶,最后变成暴雨般地捶。荣爷爷的后背向一面韧实的鼔,这面鼓被奶奶捶得精神焕发、气淡神怡。
奶奶为荣爷爷洗了大半辈子的澡,终于把自己也洗成了个风骚人物。
杨柳芳随笔:爱上平民艺术
平淡源于生活,热烈源于情感,我想两者的结合便是小小说的一大表现形式吧。正如杨晓敏先生说过的,小小说就是平民艺术。
平民生活是平淡的,而平民艺术却不平淡,它该是热烈的、真挚的、复杂的,甚至是澎湃的。而我正是执着这份热烈情感去完成我的平民小说的。
一顿晚餐、一个笑容、一声问题,或是一张表情,这对于我来说都是生活的素材,我喜欢把这些平民老百姓的点滴串起来,加入我的思想,把它们或延伸、或荒诞、或散淡地表现出来。我想正是小小说的这种随意性,使之读起来更具韵味吧,像品一壶茶,像读一首诗,像看一副画。
我一直把这样的写作过程当成自己的一种爱好,一种生活状态,而不是把它当成一个作品去创作它。“创作”这个词对于我来说似乎太拘谨了,拘谨的东西往往会失去自我,就像考试一般,愈想考好愈考不好。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把自己的的梦想定义为“坐家”,而不是“作家”。
我一直觉得“作家”这个词于我来说就像“创作”一样,过于宏大而拘谨了,它会束缚我的个性,或者会束缚我内心深处的那种闲淡与平静的心情。而“坐家”就不一样了,“坐家”可以放弃文字以外的工作,安安静静地坐在家里写写字,煮煮饭,再写写字。我一直向往这样的“坐家”生活。然而,事与愿违,生活还是要靠经济来支撑起来的,文字是我的精神支柱,那么工作必然就成了我的物质支柱,要放弃物质支柱,而一心当个“坐家”,目前来说还真不容易。
既然目前当不了“坐家”,更当不了“作家”,那么我现在的角色是什么呢?呵,该是一个追求者吧。相比之下,我更喜欢把自己定义为“追求者”的角色,因为这个角色是动态的、持久的,并且是热烈的,这个角色恰是符合了我在进行小小说习作的过程中所执着的情感。我用这样的情感一直坚持了下来,并且愈追求愈热烈,小小说几乎成了我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即使在气馁或消极面前,我仍会被生活中的一个笑脸、一声问候,或是一张表情而感动,而后,小小说便会不经意间又蹦出来了。我的小小说追求情结正像一个不会完结的逗号一般,不断地延续着,延续着。
感谢一路上帮助和鼓励过我的老师和朋友,我的成长和他们是分不开的。
陈纸老师说过,杨柳芳的小小说善于从普通生活中截取有意义的片断,然后加以想象与延伸,通过艺术场面的朴素描绘来含蓄地点染她对人生的理解,体现出了一种平实蕴藉、婉约多讽的风格色彩。看到这里,我心里更明亮起来了,继而一股写作热情又不断澎湃着。
我想只有把文学当成自己的终生情人那才是不枉此生啊。
作者简介
杨柳芳,80后,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广西小小说学会理事,在《百花园》《东京文学》发表文学作品若干,著有小小说集《城市上空的鸡鸣》。
小荷才露尖尖角
杨晓敏
30年来,小小说这个朝阳文体领域里人声鼎沸,熙熙攘攘,来去自由。当然也会有一些优秀的小小说写作者,凭借一篇或数篇精彩的小小说作品,曾经在小小说的百花园里争艳一时后,由于种种原因,随着时间推移也在销声匿迹,难免有昙花一现之憾。好在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小小说的百花园之所以保持30年花繁叶茂,果实飘香,重要的原因在于小小说的写作者不乏后继有人。
作为80后一族,杨柳芳就是这样一位热爱小小说写作的年轻女作家。她2010年才开始尝试小小说创作,竟一发而兴趣大增,创作热情高涨,笔耕不辍,至今已发表小小说作品20余万字,散见于《百花园》《天池》《金山》《广西文学》等国内多家文学刊物,也积极参加各类小小说征文大赛,时有佳作获奖。一名小小说新秀的出手不凡,一时赢得诸多喝彩。
杨柳芳的作品有着女性写作者所特有的清新婉约气质。她善于观察,敏于思考,以女性的视角,细心留意截取生活中的一个细节,一个画面,然后融入自己对生活的思索,裁剪成篇。平实朴素的语言叙述,看似随意的情节安排,背后却常常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感悟与思考,给人带来阅读的快感与惊喜。
《谈一场与月亮无关的恋爱》、《月光剪》是两篇清新别致的佳作。
爱情是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吟诵的永恒题材,而女性作者笔下的爱情故事似乎更是多一层温婉与忧伤的色彩。在《谈一场与月亮无关的恋爱》里,主人公在月光下的摩天大楼顶上,遇上背着吉他踏月而来的女孩朵拉,两个都市年轻男女的爱情,在一首《你看你看月亮的脸》的歌声中拉开帷幕。然而,那段爱情进行得似乎并不顺利,主人公急切地想抓住那段爱情抓牢朵拉时,朵拉却每每以月亮为由巧妙回避,对主人公始终保持若即若离的状态。那样的若即若离最终让主人公失去了对那份爱情的耐心。更大的分歧却是二人去了汶川灾区之后,朵拉放弃了都市优裕的生活留下来,为灾区的孩子唱歌跳舞,主人公回到自己所生活的城市,与另一名叫虹的女孩开始一段新的恋情。
“我和虹像所有庸俗的爱情一样,在月光下拥抱、接吻,偶尔我会在虹的身上寻找朵拉的影子,没有!虹就是虹,朵拉就是朵拉,虹不喜欢唱歌,我让她唱,她就让我唱,我常常学朵拉唱月亮的歌,虹问我,干嘛总唱月亮的歌,我说,月亮下的爱情不是更浪漫吗?虹却长叹一声,可是月亮的歌太伤感。”
拥有时不懂珍惜,失去后悔犹晚。主人公决定在与虹订婚之前再去看一次朵拉。很显然,主人公的到来给朵拉带来一份莫大的惊喜,也给她带来新的爱情希望。然而,“我的心猛然一抽,继而又黯淡下来,我终于知道,谈一场与月亮无关的恋爱竟是那么难。”
错过的终究已经错过,他们再也回不去了。
在这篇小小说作品中,月亮成为贯穿全篇的一个道具,作品里的主人公借月亮抒情,巧妙嵌入的歌词恰如其分地进行渲染,作家则借月亮下一段忧伤的爱情,向我们传达了两种不同的爱情观:女孩朵拉将爱情融入美好的公益事业,“我”则活在狭隘的自我世界。这样的两个人,终究不可能携手走进美妙崇高的爱情圣殿。通篇作品,洋溢着一种淡淡的哀怨与忧伤气息。
另一篇与月亮有关的小小说《月光剪》则显示了杨柳芳对小小说这种文体的不懈探索精神与大胆尝试。这一篇与传统小小说写作方式不同,没有故事,没有大起大落的情节,甚至连一个主人公也没有。作品似是一个自言自语的人,在随意跟大家唠嗑儿,零碎的几个片断,乍读似乎没有任何关联。一边是凡俗的爱情片断,贪恋荣华富贵的女孩离开了深爱自己却清贫的男友,去给另一位有钱却不爱她的男人做了情妇;一边是很常见的官场片断,身居要职的市委书记面对诱惑时的心旌荡漾,犹豫不决。两个片断原是风马牛不相及,作者用一把“月光剪”巧妙地将它们串在一起。
“一个人是为什么而活,为财富?为地位?还是为男人或女人?都不是!是为感情而活,一个没有感情的人像什么?像行尸走肉,对!也就是说,像死人,很多死人都被我救过来了,看到我时,他们或吟诗,或流泪,或深思,或愤慨,他们的感情被我一刀一刀地剪出来了,我这把月光剪就有这般能耐,它用它的光洁之躯不费吹灰之力就让他们活过来了。”月光底下,他们面对自己的内心拷问,终归良心发现,或迷途知返,或悬崖勒马,“月光剪”的使命也得以完成。这篇小小说的立意之所在,也在读者的面前清晰起来。借月抒情,自古以来为文人骚客所钟爱。杨柳芳的这把“月光剪”倒给人带来一种新鲜之感。
与爱情一样,亲情也是文学作品中一个不绝如缕的话题。在小小说《父亲的晚餐》中,杨柳芳为我们描述了一段沉重且让人痛心的亲情故事:“每个周五,父亲总会骑着电车从城北至城南如期而至。父亲每周都要给他们弄一顿晚餐,这顿晚餐像是父亲的一场战斗,这场战斗让父亲变得格外认真。”然而,父亲极认真地为儿女们准备的一顿晚餐,并没有得到儿女们相应的回报,晚餐桌前,父亲想跟儿子一家说说话叙叙家常,面对父亲温情的絮叨,一家人回父亲以冷漠:儿子回书房,儿媳一遍又一遍暗示父亲早点离开,年幼的孙子则在电脑前看动画片。最终,辛苦忙碌一遭的父亲只得沮丧地离开儿子家。而这样的辛苦与沮丧,相信还会一直继续下去。
无根之树无法成材,无源之水汇不成江海,父母之恩,堪比高山大海。百善孝为先,孝道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且在各种美德之中占据首位。时代发展到今天,却有越来越多让人痛心的现象在我们身边涌现,啃老,食老,抛弃老人,拒绝赡养,绵延几千年的优良传统美德面对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孝,其实没有那么复杂,用心享受老人精心为自己烹制的一顿晚餐,耐心听老人说说话,也是一种至纯表现。就这么简单的愿望,对于很多老年人来说,竟成了一种奢侈,不能不让人觉得寒心悲哀。杨柳芳的这篇小小说将视角探向这一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展示了小小说作家敏锐的观察力与悲悯情怀。
杨柳芳读书甚杂,生活兴趣广泛,在致力于小小说创作之外,对摄影、电影、周易预测等多有涉猎。从事文学创作亦有兴趣出天才之说,天赋兴趣加上恒久勤奋,无疑会让自己行走的更快更远。
----名家名篇玟瑰花园小小说欣赏之杨柳芳卷

